近日,一场意义非凡的培训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拉开帷幕——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司委托、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承办、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协办的青壮年劳动者“普通话+职业技能”培训班正式开班。

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和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之一,其推广历程贯穿新中国发展始终。从1949年被确立为国语,到1956年国务院发布专项指示,再到《宪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》等法律法规的保障,以及近年来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民族地区、农村地区的倾斜支持,都彰显着国家对普及普通话的重视。而此次培训正是响应2025年中央关于深化农村改革、推进乡村振兴号召的具体行动,也是延续2024年西藏相关培训工作的延续与深化。

培训班紧密结合当地实际,以阿里地区深厚的非遗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,重点面向普兰县的非遗传承人及边境旅游从业者等青壮年群体。通过将普通话学习与职业技能提升相结合,不仅有助于打破交流障碍,更能助力他们更好地展示家乡文化、服务游客需求,把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。这种“语言赋能+技能增效”的模式,正是将国家乡村振兴政策落地为助民增收致富的生动实践。

此次培训得以顺利开展,离不开西藏自治区教育厅、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及普兰县人民政府等多方的大力支持。各方协同发力,共同为边疆地区的青年劳动者搭建起成长成才的平台,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新的活力。